2025年度觀察:行銷5大趨勢盤點與品牌對策
- Sho Chang
- 9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時間來到了2025年的第三季末,讓我們來盤點5個趨勢觀察,這些對品牌在未來一年制定策略有高度參考價值。
1. 第三方 Cookie 續命:市場轉向第一方/零方資料
觀察
Google 已明確表示,不會額外提供「第三方 Cookie 選擇提示」,仍維持 Chrome 既有設定。
英國 CMA 已啟動諮詢程序,反映市場對隱私的高度關注。
雖然第三方 Cookie 短期仍存在,但整體市場與消費者早已走向「隱私優先」。
策略建議
透過 問卷、會員權益、互動內容 收集零方資料,但必須確保使用者能獲得明顯價值。
投放與量測模式轉向 「內容找情境」,取代傳統以 Profile 勾勒 Persona 的方式。
將重點放在建構多元使用情境,才能精準觸及潛在消費者。
2. 超級盃「漏斗戰」:高單價背後的全域運營策略
觀察
2025 年超級盃 30 秒廣告均價接近 800 萬美元。
對品牌而言,這已不僅是一支廣告,而是 賽前鋪陳+賽中曝光+賽後轉換 的完整作戰計畫。
策略建議
賽前:透過短版/預告版影片創造話題與關鍵字佈局。
賽中:結合零售媒體首頁曝光與搜尋加價。
賽後 48–72 小時:快速更換 CTA 與落地頁,搶下轉換高峰。
成效驗證可透過 MMM 或 Geo-lift,並搭配 RMN 閉環數據。
即使沒有超級盃預算,品牌也可在重大檔期複製「三明治打法」:搶熱搜+搶首頁+搶再行銷。
3. 搜尋重定義:AI × 社群 × 零售三分天下
觀察
WARC 指出,搜尋正在被重新塑造:
生成式 AI 推動「問答式/對話式」搜尋。
年輕族群偏好在社群直接搜尋品牌與口碑。
零售平台的站內搜尋已成購買入口。
策略建議
SEO 重點從「關鍵字密度」轉為「創造意圖」。
建立 FAQ、比較表、示意圖等內容,提升被 AI 摘錄機率。
經營 IG / YouTube / 小紅書 等「可搜內容」,確保標題、字幕、貼文皆可檢索。
在零售媒體上優化站內關鍵字與貨架視覺化。
核心思維:從「搶排名」轉向「搶答案」。
4. 生成式 AI 走入創意自動化:品牌治理先行
觀察
Meta 在 Cannes Lions 宣布擴充 Advantage+ 工具:
影像轉影片、自動擷取重點、品牌資產快速套用。
廣告已進入「多變體快速測試」的標配時代。
策略建議
先建立 品牌資產庫(Logo、色碼、字體、語氣),確保 AI 素材一致性。
建立 素材評分與版位實驗流程,提升小組營運效率。
設定 紅線(敏感詞、法規遵循) 與人工審核機制。
採用「小額投放測試 → 每週淘汰 70% → 保留 20% → 嘗試 10%」的迭代模式。
定位 AI:不是取代創意,而是加速創意驗證與擴散。
資料來源:臉書
5. Cannes Lions 啟示:「可愛、可買」的同心圓
觀察
2025 年獲獎名單顯示,娛樂化敘事與轉化體驗並非對立。
法國與美國各奪兩座 Grand Prix,代表「創意」與「商業結果」可以同時達成。
策略建議
不要只將娛樂化視為短期社群聲量,而應融入完整旅程:故事 × 互動 × 商務。
KPI 需從「互動率」擴展至 搜尋提升、零售轉化、名單增長。
善用 AI 在「量」上的優勢,人則把關「質」與「洞察」。
打造同時「被喜歡、也被下單」的品牌同心圓。
資料來源:坎城獅子獎
總結:品牌 2025 三大優先行動
資料策略先行:強化第一方/零方資料收集與應用。
搜尋與內容升級:從排名競爭轉向答案競爭,布局 AI 與社群搜尋。
AI 與創意治理:建立資產庫與審核流程,讓生成式 AI 成為加速器而非風險來源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