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作好行銷工作,不僅是要說好的故事,更要成為解決用戶問題的那個人。
我在今年8月擔任 2023 TIDAF 台灣國際數位廣告節的活動主持人。在過往我只以口譯的身份參與工作,這次由我擔任該場的活動主持人,不僅獲得很棒的工作體驗,也上了很震撼的一堂課。在此借用我的偶像,現任電通集團全球執行董事 林友琴女士在演講時所說的一句話:
Don't just be a storyteller, be a solutionist. (別當說故事的人,成為解決問題的人。)
人製造的問題只有人能解決
工業革命後不到百年地球就病了,然而對很多人而言「病況」難以想像。尤其是許多未曾真正走入第一線的朋友來說,這些話概念容易流於口號或是鄉愿性的自我安慰,如「我就拿個吸管應該影響不大吧?」
很遺憾的,人類雖然是高等智慧靈長類生物,但這種生物充滿缺陷,以致於無法發現我們正在「遲到性滅絕」,在不斷擠壓其他物種生存空間,物種滅絕後,最後才感覺到滅絕危機是我們。而且等我們真正體會到那一天的到來,已經沒得救了。
大家知道有一個國家叫做「吐瓦魯」嗎?他在申請成為聯合國第一個數位國家,把這個國家的一切存在痕跡、史料記錄都上原宇宙數位化。為什麼?因為海平面上升國土急速縮小,他們要滅亡了。這極有可能是同為海島的台灣的未來。
沒有任何生命可以救我們。 當災害來時。 如同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拯救吐瓦魯。
我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每日一點「無傷大雅」累積起來的滅絕能量,毀掉這個物種的明天。
沒有第二個地球,我們只能用修的。 這是我在創意節看到的第一個震撼。
有利可圖,才能永續進行
說回環保,為什麼行之有年卻成效如此有限呢?正是因為「無利可圖」。我們的世界是被 GDP 推動的,GDP 追求的是利潤的成長,而不是「人類幸福」的成長。但又換個角度想,世界走到此,先不論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,難道人類可說一句自己十分幸福嗎?
很遺憾的,沒有。
可當思考如何修理地球時候,不能不把「有利可圖」放進去。這也是永續真正的困難:「你如何讓對方覺得這很好,想要繼續做」。
聯合利華在印度市占率80%=垃圾場&在海廢上的貢獻也很大。他們提倡一種新的購物方式,你自己帶瓶子(連其他品牌的瓶子也可唷)去賣場買洗衣精等清潔用品,你會有折扣,而且因為你可以少量買,所以也可以試試看它旗下不同的產品,幫助不同產品銷售。是不是很像民國5、60年代我們自帶容器出去裝東西?
Chilly’s 是用回收材料製造環保杯瓶的品牌。它注意到瓶裝水帶來的塑膠垃圾量非常大,於是它做了大膽的嘗試,在推特(現稱 "X" )上發文標注了許多瓶裝水品牌大廠,寫到:「我們幫貴品牌開發了很棒也很環保的瓶子,它能讓保溫且讓水更好喝。也把樣品寄給你們了喲~」Chilly 這個做法不僅是在做行銷炒話題,更是一次公開的 BD(商業開發),再加上讓其他品牌不得不回覆的公開壓力。
Corona 在國外鼓勵漁民「釣塑膠」,他們收到的海廢可以換錢,漁民有收入,海洋生物有生存空間,然後漁民就可以回去釣魚。可樂那啤酒跟塑膠沒有啥關係因為他的包裝是玻璃瓶,可是他的品牌意象就是在沙灘上享受海景來瓶啤酒。問題海都沒了,還喝啥啤酒呢。這個活動的贏家有三方:地球、漁民、品牌聲望。
Solution as a business model.
未來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能「解決問題」的創意,更是能為企業賺錢維持生計的創意。生存是人的本能,如果只是一昧叫企業掏錢出來做環保,勢必無法持續下去。
所有的 sloution,都要能夠讓人有繼續下去的動力。行銷人該自詡為 solutionist,而不只是 storyteller。未來我們面臨的是生存戰爭,我們有責任要為了生存提出解決方案。
前陣子晚上我家附近跳電。一開始大家也都很焦慮,酷暑跳電可是會死人的。但當所有冷氣壓縮機一起暫停,我打開窗戶,突然發現,外面的微風給我一種我小時候那樣清新的感受。過了半小時,溫度也沒怎麼上升。夏日晚間吹來微微的風,竟然讓我有種幸福的,而非熱到想死的感受。瞬間,我也不焦慮想著什麼時候能夠修好了。
我們所謂的「進步」,難道不應該是為了全地球生命福祉而追求的進步嗎? GDP 除了當作政府的政績,身為地球住民,我們又真正享受到什麼了呢?值得思考。
然而我也知道,如果你的老闆對這件事還沒有認知,一下從 storyteller 跳到 solutionist 無異於緣木求魚。這時候,就讓我們先從初階的方式來解決問題。
延伸閱讀:2023年規劃ESG「綠」行銷的3個訣竅
重要的是,現在就開始。